江苏锦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
Jiangsu Jinrui Metal Products Co., Ltd.
蓝白锌螺丝发白主要与钝化工艺、环境腐蚀、镀层质量及操作因素有关,以下是具体分析:
钝化液成分失衡
PH值异常:钝化液PH值超出工艺范围(如三价铬钝化液PH应为1.6-2.2),会导致膜层结构疏松,颜色发白。
锌/铁离子超标:钝化液中锌离子含量过高或铁离子超标(如三价铬钝化液中铁离子>150mg/L),会破坏膜层致密性,引发泛白。
杂质污染:使用井水、河水配制钝化液,或钝化槽维护不当(如未定期过滤),会引入重金属或有机杂质,导致膜层色泽不均。
钝化时间不当
时间过长:钝化时间超过工艺要求(如三价铬钝化超过30秒),膜层过厚且易开裂,暴露后发白。
时间过短:钝化时间不足(如<10秒),膜层未完全形成,耐腐蚀性下降,易氧化发白。
潮湿环境
锌层在湿度>60%的环境中,与氧气、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(Zn₅(OH)₆(CO₃)₂),呈白色粉末状,即“白锈”。
典型场景:沿海地区、未密封的仓库、长期露天存放。
化学物质接触
手汗:操作人员直接接触螺丝,汗液中的盐分破坏镀层防腐效果。
清洁剂/酸雨:与含氯、硫的清洁剂或酸雨接触,加速锌层腐蚀,形成白色腐蚀产物。
镀层厚度不足
蓝白锌螺丝镀层厚度通常要求≥5μm,若厚度<4μm,钝化膜易发白,且耐盐雾性能下降(如盐雾试验24小时后出现黑斑)。
镀层纯度低
重金属杂质:镀液中铜、铅等杂质含量过高,导致低电流密度区镀层色泽不良,易泛彩泛黄后发白。
有机杂质:镀液老化或生产电流密度≥1.5A/dm²时,有机杂质积累,引发膜层泛白。
封闭处理不当
封闭剂浓度过高:镀锌后封闭时间过长或封闭剂浓度过高,导致螺纹处发白。
未彻底干燥:钝化后清洗不良或烘干不彻底,残留水分引发膜层发白。
存储条件差
包装破损:螺丝钉与潮湿空气或腐蚀性物质直接接触,加速氧化。
堆放密集:密堆存放导致通风不良,局部湿度过高,形成白锈。
优化钝化工艺
调整PH值:使用硝酸将钝化液PH值控制在工艺范围内(如三价铬钝化液PH=1.6-2.2)。
控制离子浓度:定期检测钝化液中锌、铁离子含量,超标时更换部分镀液。
缩短钝化时间:根据工艺要求严格控制钝化时间(如三价铬钝化10-15秒)。
改善环境条件
控制湿度:储存仓库相对湿度≤60%,温度10-30℃。
密封包装:使用防潮袋或塑料盒密封存放,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。
加强镀层质量控制
确保镀层厚度:通过涂层测厚仪检测锌层厚度,确保≥5μm。
净化镀液:定期过滤镀液,去除重金属和有机杂质,使用去离子水配制镀液。
规范操作流程
避免手汗接触:操作人员佩戴手套,减少直接接触。
彻底干燥:钝化后用70-80℃烘箱干燥,避免热水烫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