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2D铬酸盐处理:
显著降低螺栓头部和螺纹的摩擦系数。例如,在镀锌层厚度为5μm和12μm时,c2D处理使头部摩擦系数降低约40%,螺纹摩擦系数降低约50%,扭矩系数降低约40%。
铬酸盐钝化膜形成更光滑的表面,减少摩擦。
c2C铬酸盐处理:
摩擦系数较高,但通过优化工艺(如面漆处理)可进一步降低。
磷酸盐钝化在碳钢表面形成多孔结构,可能增加表面粗糙度,导致摩擦系数较高。但具体数据未直接给出,需结合其他研究。
钼酸盐钝化:
无铬钝化膜可能较薄且均匀,但耐腐蚀性可能低于铬酸盐。有机-无机复合钝化膜通过协同效应改善耐腐蚀性和表面光滑度,从而降低摩擦系数。
硅酸盐钝化:
形成致密的硅酸盐膜,提高耐腐蚀性能,但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。
黑色钝化层:
在面漆密封下摩擦系数低于透明钝化层,因面漆使接触面更光滑。无面漆时,两者摩擦系数相似。
透明钝化层:
表面粗糙度较高,摩擦系数略高。
在一定范围内(如5μm至12μm),镀锌层厚度增加对螺栓头部摩擦系数影响不大,但会略微提高螺纹摩擦系数(如从0.331升至0.372,提高12.4%)。
厚度增加可能导致表面粗糙度变化,但影响有限,因钝化膜厚度存在物理极限。
钝化溶液浓度和浸入时间对膜厚影响不大,在一定范围内膜厚差异不显著,因此对摩擦系数无显著影响。
过厚的钝化膜可能在摩擦过程中剥落,导致摩擦系数上升,但研究中未观察到此现象,可能因膜厚控制在合理范围。
面漆能显著降低摩擦系数,例如从0.28降至0.08,因自润滑膜形成。面漆密封可改善黑色钝化层的摩擦性能。
高温烘烤(如140-170℃)可能导致涂层中蜡的熔化,改变表面结构,增加摩擦系数。加热时间越长,摩擦系数逐渐增加。
铝垫片与钢螺栓:铝的硬度较低(100HV),摩擦系数显著高于钢垫片(500HV)。
钢垫片镀层:镀锌、镍镀钢螺母的摩擦系数相似,锌镍镀钢螺母的摩擦系数略低。
腐蚀环境:钝化膜可提高耐腐蚀性,但无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可能低于铬酸盐钝化膜。
温度:高温环境可能加速材料蠕变,影响摩擦系数。
优先选用c2D铬酸盐处理:显著降低摩擦系数,提高螺栓连接的可靠性。
无铬钝化:适用于环保要求高的场景,但需通过复合工艺(如有机-无机复合)改善性能。
面漆处理:推荐使用面漆密封,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并提高耐腐蚀性。
镀锌层厚度:在5μm至12μm范围内,厚度增加对头部摩擦系数影响小,但需注意螺纹摩擦系数的轻微上升。
钝化膜厚度:无需过度追求厚膜,因膜厚对摩擦系数影响有限,且过厚可能引发剥落风险。
烘烤工艺:避免高温长时间烘烤,防止涂层性能退化。
基材匹配:铝制部件需谨慎选择螺栓材料,或通过表面硬化处理改善摩擦特性。
高腐蚀环境:选用耐腐蚀性优异的钝化类型(如铬酸盐钝化),并定期检查维护。
高温环境:采用合金钢螺栓或增加散热设计,减少蠕变影响。
通过综合选择钝化类型、优化厚度及工艺参数,可有效控制螺栓连接的摩擦系数,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