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动与冲击载荷
持续振动或突加冲击会破坏螺纹间的静摩擦力,导致螺旋副微滑移,逐渐松脱。横向外力(尤其是垂直于螺纹轴线的纯横向力)比轴向外力更危险,是引发松动的主要因素。
预紧力不足或过度
不足:安装时未达到规定预紧力,螺纹副结合不紧密,受力时易滑动。
过度:预紧力过大可能导致螺纹损坏或塑性变形,同样引发松动。
材料蠕变与变形
长期受载下,螺栓或被连接件发生塑性变形,使预紧力降低。材料疲劳也会导致连接失效。
温度变化
材料热胀冷缩导致配合间隙变化,降低夹紧力。例如,高温环境下材料膨胀可能使预紧力松弛。
腐蚀与润滑不足
腐蚀: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或湿气导致螺纹表面腐蚀,减少摩擦力。
润滑不足:缺乏适当润滑可能增加摩擦,导致松动;但过度润滑可能降低摩擦力,需平衡。
螺纹质量问题
加工不精密或存在缺陷(如螺纹损坏、切屑、毛刺)可能导致连接松动。
防松措施缺失
未采用弹簧垫圈、双螺母、螺纹胶等防松结构,无法抵抗松脱趋势。
安装不当
扭矩控制不准确,导致预紧力偏离设计值。
螺栓头或螺母支承面未平整处理,导致局部应力集中。
弹簧垫圈
依靠弹力保持摩擦力,开口处尖角嵌入螺栓和被连接件表面,适用于一般防松需求。
双螺母(对顶螺母)
新装配方法取消反拧内螺母,对两个螺母施加相同拧紧力矩,提高防松能力。适用于高温或重载场景。
自锁螺母
如带收口、开缝收口、内嵌尼龙圈的螺母,通过摩擦锁死防松,适用于经常拆卸的重要连接。
弹性圈螺母
螺纹旋入处嵌入纤维或尼龙增加摩擦力,兼具密封作用,适用于需密封的场合。
开槽螺母加开口销
开口销穿过螺母槽和螺栓销孔,直接锁紧,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高可靠要求场景。
止动垫圈
用单耳或双耳垫圈将螺母与被连接件固定,适用于高温环境(如发动机部位)。
锁紧丝
钢丝穿入螺钉头或螺母小孔,联结成组螺栓防松,适用于成组连接的高振动场景。
串联钢丝防松
钢丝穿过螺栓头孔串联,相互牵制,适用于空间受限但需防松的场合。
粘接防松
涂螺纹胶(如厌氧胶),固化后粘接并密封,可拆卸但需清理残留,适用于需密封且可拆卸的连接。
冲边法
螺纹末端冲点破坏螺纹,不可拆卸,适用于**连接。
焊接或铆接
直接破坏螺纹副关系,适用于不拆卸场合(如铆接防松)。
控制预紧力
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**控制预紧力,避免不足或过度。推荐预紧力范围:碳素钢螺栓为屈服强度的60%~70%,合金钢为50%~60%。
选择合适材料
高强度、耐磨损材料(如不锈钢、合金钢)提升抗松动能力,钛合金适用于腐蚀环境。
表面处理与涂层
磷化、镀锌、涂干膜润滑剂等改善摩擦性能和耐腐蚀性,减少腐蚀与磨损。
避免横向外力
设计时调整螺栓安装方向,避开危险外力方向,或采用减振措施(如加装减振垫)。
定期检查与维护
定期检查螺栓状态,及时发现并处理松动、磨损问题,确保长期稳定性。
高温环境
采用止动垫圈或锁紧丝,避免材料蠕变影响;选用耐高温粘合剂(*高230℃)。
密封要求
使用弹性圈螺母或螺纹胶,兼具防松与密封功能。
成组螺栓连接
通过螺栓组设计(如对称布置、减小间距)均匀受力,采用串联钢丝或锁紧丝整体防松。
螺纹连接松动由多因素共同作用,需根据具体工况(如载荷类型、环境条件、是否需拆卸)选择单一或组合防松方法。
经济性选择:摩擦防松(如弹簧垫圈、双螺母)简单经济,适用于一般场景。
高可靠要求:机械防松(如开口销、止动垫圈)可靠性高,适用于航空航天、发动机等关键部位。
**连接:粘接、冲边或铆接适用于不拆卸场合。
综合优化:结合设计改进(如控制预紧力、选择材料)、安装控制(如扭矩扳手)及定期维护,可显著提升连接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