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通规(GO)和止规(NO-GO)检验螺纹是否合格。通规需完全旋入,止规在2个螺距内止住即为合格。
选择规格:选用与被测螺纹匹配的螺纹规(规格、螺距、精度需一致)。
清洁表面:清理螺纹规和被测螺纹的油污、杂质。
检测通规:
将通规与被测螺纹对正,用拇指和食指自然旋转。
通规应能顺畅通过全部螺纹长度,否则为不合格。
检测止规:
将止规旋入被测螺纹,旋入长度不超过2个螺距即止住为合格。
禁止强行用力通过,否则判为不合格。
综合判定:通规通、止规止,则螺纹合格;否则需调整或报废。
优点:操作简单、速度快,适合生产线快速检测。
缺点:仅能定性判断中径是否合格,无法获取具体尺寸数据。
步骤:
选择合适量程的卡尺,确保测量面清洁。
将卡尺测量脚夹住螺纹外径,保持垂直。
读取卡尺示值,即为螺纹外径尺寸。
步骤:
调整齿高卡尺至齿顶高(梯形螺纹为0.25×螺距,蜗杆为模数)。
使齿厚卡尺与螺纹轴线成螺纹升角,摆动至*小尺寸。
读取齿厚卡尺示值,即为中径牙厚。
优点:工具常见,操作直观。
缺点:精度较低(误差约0.1mm),需经验判断。
使用专用螺纹千分尺,测量头与牙形吻合,直接读取中径。
选择与被测螺纹螺距匹配的测头。
将测头卡入螺纹牙形面,轻微旋转使接触充分。
读取千分尺示值,减去零位误差即为中径尺寸。
优点:精度较高(0.01mm),适合一般精度要求。
缺点:需更换不同规格测头,操作稍复杂。
通过三根量针放入螺纹牙槽,用千分尺测量外径,结合公式计算中径。
选择合适直径的量针(通常为螺纹公称直径的0.577倍)。
将三针放入螺纹两侧牙槽,用千分尺测量外径(M)。
按公式计算中径(d₂):
(d₀为量针直径,P为螺距)。
优点:精度高(0.001mm),适合精密测量。
缺点:需计算,操作较繁琐。
放大螺纹轮廓,通过光学系统测量参数(如螺距、牙型角)。
将工件置于投影仪或显微镜工作台,调整焦距。
用米字线对准牙形面,读取坐标值。
移动工作台,测量多个位置后取平均值。
优点:可测多种参数,精度较高(0.005mm)。
缺点:设备成本高,需专业操作。
非接触式测量,通过激光扫描获取轮廓数据。
激光束照射螺纹表面,反射光被传感器接收。
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螺纹参数。
优点:非接触、高速,适合微小尺寸。
缺点:受环境影响大,成本高。
通过探针扫描螺纹表面,计算参数。
固定工件,用探针接触螺纹表面。
软件生成三维轮廓,计算中径、螺距等参数。
优点:精度极高(0.001mm),可测复杂形状。
缺点:成本高,操作复杂,需定制探针。
场景 | 推荐方法 | 工具要求 |
---|---|---|
快速筛选 | 螺纹规(通止规) | 螺纹规 |
一般精度测量 | 卡尺或螺纹千分尺 | 卡尺、螺纹千分尺 |
高精度测量 | 三针法或影像法 | 千分尺、投影仪 |
非接触式/微小尺寸 | 激光三角法或三坐标测量机 | 激光扫描仪、三坐标测量机 |
通过以上方法,可快速、准确地测量螺纹参数,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