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锦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

Jiangsu Jinrui Metal Products Co., Ltd.

热镀锌螺栓颜色发灰的原因分析
来源: | 作者:锦瑞 | 发布时间: 21天前 | 3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  有用户咨询热镀锌螺栓颜色灰暗是否为质量问题。热镀锌螺栓表面通常呈亚光银灰色,与电镀锌的光亮表面有明显差异,但过度灰暗需结合工艺、材质等因素综合判断。以下从专业角度解析核心影响因素:

一、锌液成分与工艺控制的影响

  1. 锌原料纯度不足
    标准热镀锌需使用含锌量≥99.99% 的 0 号锌锭。若掺入锌渣、回收锌料或工业废料,锌液中铁含量超标(正常<0.003%,超标后>0.02%),会促使锌层形成粗大的 Fe-Zn 合金层(如 FeZn₇),表面光反射率下降,呈现暗灰色甚至黑斑。此类情况属于质量问题,常伴随锌层疏松、附着力差。

  2. 锌液温度异常
    热镀锌工艺温度为 450-480℃:

    • 温度过高(>490℃)

      :锌液氧化加剧,生成大量氧化锌浮渣,螺栓出锅时表面附着疏松氧化层,导致颜色灰暗;
    • 温度过低(<440℃)

      :锌层浸润不充分,形成不均匀暗斑,且附着力不足。

二、螺栓材质与热处理状态的影响

不同性能等级螺栓因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差异,与锌液反应后形成的锌层结构不同,导致合理范围内的色差(以 8.8 级为基准):


螺栓等级材料特性锌层形成特点颜色表现性质判定
4.8 级
低碳钢(C≤0.25%),未热处理,表面活性高
锌液浸润快,合金层生长迅速,结晶粗大
深灰色(亚光偏暗)
正常工艺现象
8.8 级
中碳钢(C=0.25-0.55%),调质处理,表面致密
合金层均匀,结晶细致
银灰色(标准亚光)
典型正常状态
10.9 级
中碳合金钢(含 Mn、Cr 等),淬火 + 回火,表面硬度高
锌液反应温和,纯锌层比例较高
浅灰色(略带金属光泽)
工艺适配性*佳


原理说明


  • 4.8 级螺栓因未热处理,表面活性高,形成较厚的 Fe-Zn 合金层(含 Fe 6-11%),光反射率低;
  • 10.9 级螺栓高硬度表面抑制过度合金化,保留更多纯锌层(含锌量>98%),故光泽度较高。

三、表面处理与环境因素的影响

  1. 镀后处理缺失
    未进行钝化处理(如三价铬蓝钝)的螺栓,锌层在空气中自然氧化形成氧化锌薄膜,24 小时内光泽度下降约 30%,呈现 “灰蒙蒙” 外观,属于正常氧化防护过程,非质量问题。

  2. 存放环境影响

    • 长期存放于湿度>60% 环境中,锌层表面生成碱式碳酸锌白锈(初期为灰白色雾状,严重时灰暗),但白锈可擦拭去除,与锌液杂质导致的灰暗不同(后者无法擦拭且伴随锌层脱落)。

四、质量判定标准与建议

  1. 异常灰暗判定(需警惕质量问题)

    • 大面积深灰色斑块且无金属反光;
    • 擦拭后表面脱落粉状物(锌层附着力不足);
    • 同批次同等级螺栓色差>NBS 3 级(色差仪检测)。
  2. 专业检测方法

    • 锌层厚度

      :磁性测厚仪检测≥85μm(GB/T 13912 II 类标准);
    • 成分分析

      :X 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锌层 Fe 含量<0.005%;
    • 附着力测试

      :锤击法检测锌层不剥离、不凸起。
  3. 采购建议

    • 要求供应商提供同炉号检测报告(含锌层厚度、成分、附着力数据);
    • 留存标准样品对比,避免跨等级螺栓颜色误判(如 4.8 级与 10.9 级不可直接对比)。

总结

热镀锌螺栓颜色发灰的核心原因为:


  • 异常灰暗

    :多因锌液杂质超标、温度失控或镀后处理缺失,属于质量问题;
  • 合理色差

    :4.8 级偏暗、10.9 级偏亮是材质与工艺适配的自然结果,符合国标要求。


     通过成分分析、厚度检测和附着力测试,可科学区分正常色差与质量缺陷,确保采购产品符合技术标准。